什么是腦性癱瘓
一.腦性癱瘓的定義
腦性癱瘓是出生前到出生1個月內(nèi)各種原因引起的腦損傷或發(fā)育缺陷所導致的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需要除外進行性疾病導致的中樞性運動障礙和正常兒童暫時性的運動發(fā)育遲緩。是一組多種病因導致的多種臨床表現(xiàn)的綜合征。
腦性癱瘓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運動性殘疾,除運動障礙外,還可同時有精神發(fā)育遲滯、體格發(fā)育落后、癲癇、視力聽力障礙、言語-語言障礙、感知覺障礙、行為及情緒異常等
腦性癱瘓是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fā)育缺陷所導致的綜合征, 主要表現(xiàn)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
二.腦性癱瘓的診斷條件:
1.引起腦性癱瘓的腦損傷為非進行性
2.引起運動障礙的病變部位在腦部
3.癥狀在嬰兒期出現(xiàn)
①自主動作減少,運動發(fā)育落后
②神經(jīng)學異常:肌張力、姿勢異常、反射異常
4.有時合并智力障礙、癲癇、感知覺障礙及其他異常
5.除外進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樞性運動障礙及正常小兒暫時性的運動發(fā)育遲緩
6.確診主要依據(jù)病史及體格檢查,CT、MRI不能作為確診依據(jù),可用于了解顱內(nèi)結構、鑒別其它疾病及判斷預后
三.腦性癱瘓的病因:
腦癱的病因比較復雜,包括遺傳性和獲得性因素。后者又分為出生前、圍生期和新生兒期因素,部分病例還找不到明確的病因。
目前認為,與腦癱發(fā)生相關的重要4大因素是 早產(chǎn)或低出生體質量、新生兒窒息、或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和宮內(nèi)感染。此外,腦癱的發(fā)生也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系。
1.出生前因素:受孕胚胎的質量
懷孕前后父母吸煙、酗酒或吸毒可影響胚胎質量。
母親身體狀況
孕早期感染、中毒、接觸放射線等因素可導致腦細胞發(fā)育不良。
2.圍生期因素:早產(chǎn)
可導致多種病理情況,患兒也更容易合并腦癱。
產(chǎn)傷
急產(chǎn)、吸引產(chǎn)及鉗產(chǎn)均有可能導致顱內(nèi)出血。
缺氧
分娩時間過長、臍帶繞頸、胎盤功能不良等因素導致胎兒腦缺氧。
高膽紅素血癥
多種原因可致,當膽紅素超過20mg/dl時可能會導致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核黃痘)。
3.新生兒期因素:各種感染、重癥窒息、腦部外傷、新生兒出血癥所致顱內(nèi)出血等均可引起腦癱。
4.遺傳因素:部分腦癱患兒可有家族性遺傳病史,如患兒近親中有癲癇、腦癱或智力障礙患者,則發(fā)生腦癱的概率增高。
四.腦性癱瘓的分型:
1.按部位分 : 1 四肢癱 2 雙癱 3 截癱 4 偏癱 5 重復偏癱性癱瘓
2.按臨床表現(xiàn)分: 1痙攣型 2手足徐動型 3 肌張力低下型 4共濟失調(diào)型 5混合型
6 無法分類者 7 強直型
五.腦性癱瘓的典型癥狀:
新生兒期:當寶寶仰臥時,雙下肢過度伸直,而且兩上肢屈曲,手握得很緊。活動減少,尤其兩手很少活動。下肢不易分開雙腿,換尿布困難。喂養(yǎng)困難,吸吮及吞咽不 協(xié)調(diào),護理困難,頻繁吐沫,以及持續(xù)體重不增。
1個月: 身體發(fā)軟及自發(fā)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癥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持續(xù) 4個月以上,可診斷為重度腦損傷,弱智及肌肉系統(tǒng)疾病.
固定姿勢:往往是由于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如角弓反張、蛙位、倒 U字形姿勢等。在生后一個月就可見到頭圍異常:腦損傷往往有頭圍異常的情況
2-4個月:1.體重增加不良,哺乳無力;不笑:2個月不能微笑, 4個月不能大笑;
2. 手握拳: 如果 4個月還不能張開,或拇指內(nèi)收,尤其是一側上肢存在,有重要診斷意義
3.身體扭轉: 3-4個月的嬰兒如有身體扭轉,往往提示錐體外系損傷。
4.頭不穩(wěn)定: 4個月俯臥不能抬頭或坐位時頭不能豎直,往往是腦損傷的重要標志
5. 斜視: 3-4個月的嬰兒有斜視及眼球運動不良時,可提示有腦損傷的存在不能伸手抓物:如 4-5個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考慮診斷為智力低下或腦癱。
6.不能翻身: 3個月左右翻身不能
5-6 個月: 1.注視手: 6個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慮為智力低下。
2.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xiàn),一般認為 4個月時反應遲鈍, 6個月時叫名無反應,可考慮診斷為智力低下
7-12個月:腦部損傷較輕者,前半年往往表現(xiàn)不是很明顯,在嬰兒后半期有異常表現(xiàn)
1.不能翻身 :6個月以后還不能翻身,有診斷意義。
2.不使用下肢: 6-7個月不用下肢短暫地支持體重
3.不用單手: 7-10個月的嬰兒不用單手抓玩。
4.手的精細動作:7-12個月不能拍打,取物,對擊,松手,仍物等。
5.不能獨坐:7個月不能獨坐。
6.不能抓站: 10個月不能抓站。
7.不會與人再見: 10個月以后有診斷意義。
8.使用腳尖站立 :10個月還用腳尖站立。
9.不能邁步: 13-15個月以后,還不會邁步。
腦癱的癥狀多樣,腦癱類型、患兒腦部受損部位不同可表現(xiàn)出不同征象,但絕大部分患兒均會出現(xiàn)下述典型癥狀:
1.運動發(fā)育落后、主動運動減少
無論是粗大運動還是精細運動,都較同齡幼兒發(fā)育慢。
2.肌張力異常
多數(shù)表現(xiàn)為肌張力明顯升高,極少數(shù)表現(xiàn)為肌張力低下。
3.姿勢異常
形式多樣,常表現(xiàn)為仰臥位時頭后仰、下肢伸直;俯臥位時四肢屈曲、臀部高于頭部或抬頭困難;直立懸空位時兩腿交叉呈剪刀狀、足尖下垂;行走時下肢呈X形,足尖著地,呈前沖姿勢等。
4.反射異常
腦癱患兒常表現(xiàn)出原始反射延緩消失、保護性反射減弱或延緩出現(xiàn)。包括擁抱反射、頸強直性反射、握持反射等。
六.腦癱可能有哪些伴隨癥狀
1.運動功能障礙相關癥狀
腦癱患兒自身的運動功能障礙可能會導致患兒出現(xiàn)流涎、關節(jié)脫位“等。
2.伴隨疾病相關癥狀
部分腦癱患兒可合并智力障礙(智力低下)、癲癇、語言功能障礙、視力障礙(如斜視“、偏盲等)、聽力障礙等。
3.飲水、進食問題
腦癱可影響患兒正常的進食、飲水,兩者常可合并出現(xiàn),且會進一步導致其他問題,如體重不足等。
上一篇: 小兒積食的調(diào)護
下一篇: 盆腔炎性疾病

























